澳洲庇護積壓危機加劇:近十萬人滯留等待遣返,學生簽證申請成風口
近期,多家媒體披露,澳洲庇護(Protection / Refugee)系統正濒臨失控邊緣。根據澳洲新聞集團9月7日報導,截至7月31日,已有98,979人被拒保護簽證卻仍滯留境內未被驅逐,另有約27,100份申請尚在審理中。其中,印度與中國申請人數量增長顯著,引發社會廣泛關注。
這個數字不僅挑戰政策執行能力,也暴露出制度設計的多個結構性缺陷。下面,我們從背景、成因、影響與應對等角度全面剖析這個問題。
圖源:網絡
一、數據回顧:重壓之下
- 被拒仍滯留者:98,979人(截至7月31日)
- 正在等候裁決者:約27,100人
- 上一財年保護簽證申請總數:23,576份,其中批准4,036份,拒絕24,924份(部分申請可能重複計算)
- 拒絕後實際遣返速度緩慢: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期間,被拒者的遣返平均每月僅十餘人,全年僅162人被遣返
這些數字與“近十萬人滯留”的說法基本一致,也反映出嚴重的遣返積壓。新聞分析指出,印度與中國留學生中的庇護申請激增,但絕大多數遭拒。
此外,自2015年以來的拒簽驅逐積壓未獲有效治理,一再累積成今日危機。原移民部副秘書長Abul Rizvi警告稱,持學生簽證轉庇護的人數正在顯著上升,若不盡快處理,系統負荷將徹底崩盤。
二、制度困境與病灶剖析
1. 簽證類別濫用與邊界模糊
過去,很多庇護申請來自訪客簽證持有人或海上抵達者。但如今,越來越多學生簽證持有人和PALM(太平洋澳洲勞工流動)簽證持有人也加入申請行列。部分大學一年級退學率超過50%,被質疑成為“跳板”。
2. 驅逐成本高昂、政府機制回避
驅逐1人成本往往數萬澳元,使得歷屆政府多選擇拖延或回避。Abul Rizvi指出,若要徹底處理積壓,政府必須撥出數億甚至更多經費。
3. 審查程序冗長、法律上訴纏繞
庇護申請涉及初審+上訴,往往拖延數年。即便被拒,申請人仍可透過AAT或聯邦法院繼續訴訟,形成惡性循環。
4. 法律制度與判例影響
2024年高院在ASF17 v Commonwealth案中裁定,只要驅逐仍具可行性,被拒者可持續被拘留,進一步加深系統壓力。
三、禾木觀點與建議
這一問題不僅僅是「拒簽人數多、滯留者多」的數字遊戲,更關乎政策設計、資源分配與國家角色的矛盾。對有意透過學生 / 技術移民路徑在澳發展的申請人,這裡有幾點務實建議:
- 慎用學生簽證轉換路線:雖然很多人嘗試先以留學生身分進入,再轉庇護或長期留下,但這條路徑存在極高法律、政策與道德風險。
- 關注政策變化與改革動向:政府很可能推「逆向排序」、加強仲介監管或修改法案,及時調整策略很關鍵。
- 合法應訴準備:若申請被拒,合理審查拒簽理由、及時上訴、尋求法律援助至關重要。Protection Visa 拒簽上訴程序必須把握時限和法定要求。
- 作為長期規劃者,應把重心放在符合移民清單 / 合法技術移民道路,避免依賴庇護作為「後門」。
- 風險分散:如果自身背景允許,可考慮雙國策略(如紐西蘭、加拿大)作為備選路徑,以減少單一制度風險。
如果您對澳洲簽證的申請有任何疑問或需要專業協助,請隨時聯繫我們 Riverwood Migration(Email: [email protected]),或直接點擊 book consultation 快速、精準獲得移民與留學建議。我們專注於提供透明、專業的移民服務,幫助您順利獲得簽證,實現移居澳洲的目標。